
江蘇農墾集團南通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蘇墾南通公司”)前身為江蘇省南通農場,成立于1958年。為強化品牌引領,挖掘闡釋蘇墾南通公司歷史底蘊和時代內涵,提升公司知名度和美譽度,現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蘇墾南通公司特色文化品牌名稱。具體方案如下:
一、征集內容
蘇墾南通公司特色文化品牌名稱
二、征集時間和對象
時間:即日—8月31日
對象: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
三、活動獎勵
對采納名稱,獎勵其創作者3000元。
四、品牌名稱要求
1. 與江蘇農墾企業文化、農墾精神相契合;
2. 符合蘇墾南通公司歷史文化底蘊和新時代風貌,有企業特色;
3. 字數控制在1-4個字內,2字為宜,需附含義闡釋;
4. 主題鮮明,內涵豐富,構思新穎,有辨識度。
五、投稿及評審
1. 投稿方式:填寫《蘇墾南通公司特色文化品牌名稱征集表》(見附件3),并將表格發送至郵箱820321809@qq.com。郵件標明主題為“蘇墾南通公司特色文化品牌投稿”;
2. 聯系人:公司黨委工作部陳飛,電話:0513-8599 8880;
3. 評審:公司將組織對所征集的品牌名稱進行評審,確定采納名稱,頒發作品證書,及3000元獎勵(個稅自理)。
六、法律說明
1. 應征作品須為原創,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,若應征作品涉及著作權、版權糾紛及抄襲、借用等違法、違背公序良俗等行為,均由投稿者承擔一切法律責任。
2. 入選作品需簽訂《入選作品著作權無償轉讓協議》,應征作品一經入選,主辦方即擁有該作品的著作權依法可以轉讓的全部權利內容。
3. 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蘇墾南通公司所有。
附件:
1. 蘇墾南通公司簡介
2. 墾區兄弟單位參考案例
3. 蘇墾南通公司特色文化品牌名稱征集表
江蘇農墾集團南通有限公司
2022年7月6日
附件1:蘇墾南通公司簡介
江蘇農墾集團南通有限公司是江蘇省農墾集團的全資企業,前身為江蘇省南通農場,成立于1958年3月,1960年正式更名為“江蘇省國營南通農場”。原場域面積50平方公里,土地面積8萬畝,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長江下游北岸。
公司地處長江入???,西、北兩面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,南與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相連,東與海門市三和鎮交界,沿江高等級公路、沈海高速和東方大道高架環繞四周,距上海市區一小時車程,距南通市中心僅30公里、15分鐘車程。區位優勢明顯,交通便利快捷。
2008年,蘇通大橋建成通車后,省政府決策在南通農場區域內組建蘇通科技產業園。2009年4月,農場將35平方公里土地移交蘇通園區,社會管理職能一并移交地方,成為江蘇農墾第一個完成社企分離的農場。
2013年11月27日,經江蘇省國資委、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批準,農場企業部分重組改制,成立了江蘇農墾集團南通有限公司,是江蘇農墾第一家徹底實現公司化運作的農場,成為農墾改革的先行者。公司曾獲“全國模范職工之家”“全國農墾系統先進集體”“全國農業普查先進集體”“江蘇省文明單位”“江蘇省健康單位”“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”“江蘇農墾先進企業”、“江蘇農墾突出貢獻企業”等榮譽稱號,是一家遠近聞名的農墾企業。
近年來,公司勇當農墾改革先行先試者,迎難而上推進轉型發展,順應場域開發建設形勢,積極融入地方發展大潮,抓住蘇通大橋北橋頭堡的區位優勢,實施產業結構調整,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第三產業的成功轉變,將商貿服務、電力、地產、廣告等作為公司今后發展的重要產業,走出了一條具有農墾特色的“企地一體化”融合發展之路,為農墾城郊型農場轉型發展起到了借鑒作用。
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,資產總額超8億元,年均創利5000萬元左右。公司本部以資產經營、資金運營為主要業務,旗下有全資和控股企業3家:江蘇農墾南通電力有限公司、南通大橋廣告有限公司、南通元基商業管理有限公司;參股企業9家:江蘇農墾新福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、南通市通常汽渡公司、南通寶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、南京市溧水區蘇墾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、江蘇凱惠電力工程有限公司、南通金達廣告公司等。
省農墾集團確定的高質量發展“三個一體系”為蘇墾南通公司指明了奮斗方向。我們將繼承和發揚“艱苦奮斗、勇于奉獻、開拓創新”的農墾精神,把握“穩中求進、改革創新”的內在要求,大力推進企地一體化發展進程,深度融入地方發展浪潮,努力將公司發展成為具有較強行業競爭力、較大社會影響力、較好公眾美譽度的現代企業集團。
附件2:墾區兄弟單位參考案例
東辛:“犁”
東辛農場公司“犁文化”,是農場70年發展歷程的縮影,東辛打造“犁文化”的原由有其歷史的根源性、發展的現實性和未來的拓展性。
“犁文化”的歷史淵源。東辛農場是江蘇農墾最早開墾、最早成立的農場;始建于1950年4月28日,這里原來是一片荒無人煙的鹽堿荒灘,史稱“東大灘”。建場之初,來自四面八方的拓荒者不畏艱辛、披荊斬棘、開荒造田、接續奮斗,用犁喚醒了30萬畝沉睡的大地,奮力譜寫了“犁文化”的序曲。東辛也是第一個利用外資的農場,更是墾區18個農場中產業門類齊全效益最好的農場,成為江蘇農墾真正意義上的“第一犁”。
“犁文化”的發展歷程。經過東辛廣大干部職工多年的艱苦奮斗,東辛先后經歷了拓荒文化、知青文化、軍墾文化、創業文化的洗禮,昔日貧窮荒涼的鹽堿灘,逐漸變成了條田萬頃、溝渠成網、阡陌縱橫、綠樹掩映的“米糧倉”。在紀念建場40周年之際,東辛四萬人民懷著對犁的深情、對拓荒者的敬重在場部中心建起了一座用犁作為主體元素的“耕耘”雕塑,并設計了以“耕耘”雕塑為原型的場徽,充分肯定了“犁”在東辛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,得到了東辛四萬人民的認同,為“犁文化”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。
“犁文化”的未來展望。進入新時代,東辛經濟社會進入高質快速發展新階段,“犁文化”在新征程上展示出新風采?,F代農業發展迅猛,代表農業發展水平的農業機械化再上新臺階,全場綜合機械化程度達98%,基本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,糧食產量大幅增長。以水產養殖,奶牛養殖,林業產業為核心,以肉雞養殖,建筑地產及電力安裝、現代服務業為后盾的“3+X”新型產業體系業已形成。新時代、新機遇、新使命,新起點、新挑戰、新征程,東辛向改革要動力、向創新要動能、向實干要成效,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,在集團公司和農場黨委的堅強領導下,4萬東辛人民將繼續發揚“團結拼搏,求實創新”的企業精神,全力打造充滿朝氣和活力的“犁文化”,邁開轉型升級、跨越發展的新步伐,朝著國有產業強、職工居民富、生態環境美、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未來奮勇前行。
近年來,新洋農場有限公司在江蘇農墾“艱苦奮斗、勇于奉獻、開拓創新”精神的引領下,全力打造了“尚善新洋”特色子文化,經過60多年的沉淀和積累,“尚善”文化在新洋已根深蒂固,開花結果。
營造氛圍,倡揚“尚善文化”。農場在傳統“尚善”文化根脈上,不斷凝煉創新,全力將“尚善”文化做深、做透、做出特色。充分利用廣播、電視、報紙、網絡等,全方位宣傳“尚善”特色文化,并利用燈桿、燈箱廣告等載體,制作場訓、場風、愿景等宣傳牌,營造了濃厚的“尚善”文化氛圍。同時,舉辦道德講堂,宣講“尚善”文化內核,倡導助人為樂、見義勇為、誠實守信、敬業奉獻、孝老愛親等道德行為,讓“尚善”文化家喻戶曉,根植人心。
建立制度,運行“尚善文化”。農場以“尚善文化”為行為主線,構成了以“心善、言善、行善”為核心的尚善制度文化。一是將尚善文化納入公司發展規劃,制訂尚善文化長遠發展藍圖;二是將尚善文化融入長年考核機制,與經濟目標同部署、同檢查、同考核;三是將尚善文化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的重要內容,體現在法治廉政廣場、黨建文化廣場、道德文化長廊的布置中;四是制訂干部職工行為守則,將尚善文化作為重要內容,督導員工自覺遵守。
組織活動,踐行“尚善文化”。以“選美評優”為抓手,樹典型、立標兵。開展“最美新洋人”“文明職工”“文明居民”“文明家庭”“三新”模范代表和和諧家庭、好居民、最美新洋人等評比活動,對先進人物予以表彰獎勵,樹立“尚善”標桿,導向“尚善”行為。
實踐基地,普及“尚善文化”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是“尚善文化”的主陣地。黨建文化廣場,將黨建與尚善緊密結合,共產黨員率先垂范,奉獻愛心;廉政法治文化廣場,宣傳崇德尚善基礎科學內核,讓員工受到精神洗禮;道德文化長廊,道德尚善格言警句鼓舞人心;金龍灣生態文化園,凝聚崇德尚善的力量;實踐教育基地,讓“尚善”道德品牌釋放出強大正能量;文明實踐中心,使崇德尚善的道德水準和社會風尚成為新洋人代代相習,流傳永久的“傳家寶”。
附件3:蘇墾南通公司特色文化品牌名稱征集表
編號:
投稿人:
|
聯系電話:
|
所在單位:
|
聯系地址:
|
品牌名稱:
|
品牌闡釋:(500字以內)
|